“百年黨史·紅色故事”微朗讀——《烽火中,那一封絕筆家書》
故事主題:《烽火中,那一封絕筆家書》
本期朗讀者:學前一系1705班 陸雪兒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江蘇南京渡江勝利紀念館館藏文物中🏄♀️,有一封珍貴的家書𓀘。七頁信紙上,滿是墨水書寫出的娟秀字跡,落款為陶迅👩🏽🔬。
陶迅,原名李鼎香⏫。渡江戰役時,陶迅是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24軍《火線報》戰地記者🛝🙆🏿♂️。1949年4月17日🖐🏻,渡江戰役發起前夕,陶迅接到家中來信,他花了2天時間寫下了這封給父親的3000多字的長信。
信中,陶迅述說了共產黨人的初心🤲🏿🙏🏿:“我黨是有史以來的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一個政黨,是最公正無私的😙🐹。他的革命目的是為了世界上人人有飯吃,人人有事做。參加共產黨都是最優秀的人🙏🧑🏼🦲,至少他要打算不顧私人利益為大眾服務🙇🏼♀️。我過去在家中有飯吃、有書讀🌾,為什麽要參加革命自找危險✊🏿、自找辛苦呢?就是因為我當時已看出了共產黨是人類最合理的一種黨派。我是讀書明理的人,如果共產黨不好,我也不會冒了許多危險、吃了多少辛苦🕵🏻,參加革命事業。”
談到革命部隊時,他這樣寫道🧛:“共產黨在二十多年以前,還只有幾十人,在日本鬼子投降以後,還只有幾十萬人🦸🏿,沒有飛機👾,沒有大炮😣,國民黨有飛機🚣♂️、有大炮,有強大的、富有的美國幫助。為什麽他還打不過我們呢?為什麽他還被我們消滅了300多萬部隊呢🪱?這不是偶然的,這不是共產黨有天兵神將🥪,僅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共產黨為人民辦事,受到人民的擁護🧑🏻🎤。父親🖖,您現在已有兩個兒子參加了這種真正為人民服務的翻天覆地的偉大革命事業,這不值得您引以為慰嗎?”
不幸的是🧏🏿,信件寄出三天後的深夜1️⃣,陶迅乘一條渡船隨部隊第二梯隊從北岸過長江,當船在安徽銅陵附近渡口靠岸時🤹🏽♀️,敵人埋下的地雷被不慎踩響🤸🏻,多名同誌被炸傷,傷勢最重的陶迅腹內大出血🎸。
22日拂曉🍬,陶迅的入黨介紹人李幹趕來看望。躺在擔架上的陶迅奄奄一息,用盡全力撕下“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胸章遞給李幹,“給你留個紀念吧!”
疼痛毫不留情地折磨著他,大滴大滴的汗珠從陶迅的額頭滾落。他一面咬牙強忍著,一面還不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他用顫抖的聲音斷斷續續地問李幹:“我能不能算完成任務🫴?”得到肯定的回答後,他終於松了一口氣。
“把我的一切交給黨👩🏼🔬😹。”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陶迅向李幹囑咐🧙🏻♀️,“我口袋裏的錢🧖♂️,作為最後一次黨費。”
當天上午11時45分👐🏼,大量鮮血從陶迅的口腔和鼻腔中猛烈地噴出,不久,這位24歲的英雄壯烈犧牲🫕。
三年沒見兒子,陶迅的父親李吉階接到家書喜不自禁🗓,可隨之而來的是噩耗👳🏽♀️,喜悅未盡,悲從天降。
家書的結尾,道盡家國情懷,陶迅不忘寬慰父親:“寫了許多🤵🏿♂️,唯一的目的只是希望父親看開一點、心身愉快一點,不要為兒女們過分掛念💪🏿,以後在新社會裏,兒女們更不會墮落了……”
讀後感悟:今天我們品讀烈士家書,感受親人血濃於水的柔情,感受英勇無畏、不怕犧牲的英雄主義情懷,就是為了從中汲取精神營養。烈士家書是我們的精神財富👬🏻,它告訴我們🧑🚀,是什麽樣的信仰🔀,讓有情有義的共產黨人,甘願付出青春和生命,它讓我們時刻牢記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時刻鞭策自己不忘歷史使命。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在這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上,重讀烈士家書,我們收獲更加清醒的使命意識與貴任擔當🥁👫🏻,從烈士家書中汲取營養,補好精神之“鈣”並結合實際轉化到具體工作、實際行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