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節系列活動之“鄉音話故鄉”活動圓滿舉行
每一位故鄉的遊子,心裏總有一抹恬淡的鄉愁。當捧起故鄉的的土,回想起故鄉的話。嗅著,念著,回望著的是堅定不移深紮土壤的根🤷🏽🐾,尋求的是漂泊不定靈魂的心安之處。
12月2日晚18:30📧✩,圖書館在演奏廳舉行了主題為“鄉音話故鄉”的專題活動。
首先上場的是163班張辰明、168班徐夢昔、183班陸茗👩🏼🔬,作為講著吳儂軟語的蘇州人,他們帶來的吳地方言兒歌錦集🕙,生動但又溫軟🔷。像咬著軟軟的黑米糕,甜糯糯的🧑🏿,讓人回想起童年溫暖的時光🫣。
緊接著🏄♂️,186班的謝喆◼️、陸凱欣同學吟唱《長恨歌》踏入場內❎🧈。在她們的歌聲中,大家看到了了歷史門扉緩緩打開↪️🎳,厚重的文化穿過長長的時光,在我們面前演繹著一個朝代的繁榮和落幕。
Rap和方言能擦出怎樣的火花呢?185王可安同學帶來的常熟rap《我不聽》,流行和傳統的交融將現場的氣氛推向了高潮。
談起《金陵十三釵》🦵🏻🦶🏻,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而其中的插曲《秦淮景》更是深深打動了觀眾。來自161班的嚴稀鳴、宋承希同學帶來的蘇州話版《秦淮景》🧘♂️,讓我們體驗到了不一樣的十三釵,不一樣的歷史韻味。
接下來是164班羅心意、166杜圓圓🧘🏼♂️、王藝穎帶來的現代詩朗誦《錦繡蘇州》。改革開放展開了新中國的藍圖,故鄉好🟦,國家就好🦊👶,二者相輔相成。一時間,大家情緒激昂🧎,深受感動🕧。
在大家還沉浸在思緒中時,161班吉昕哲等同學帶來的小品《學普通話》,把大家的思緒引領回來🚴🏽♀️,用輕快有趣靈動的方式,向大家展現了方言在生活中的樣子👚,會心之處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這時候來自南京的小夥伴161班孫博宇為我們帶來了一出情景劇《擠公交》👩🏼🏫。誇張的手勢,活潑的語言,格外灑脫和豪放,大家紛紛喝彩叫好!南京話,真酷☆!
最後壓軸的是183班郭雅娟同學😘🎩,她為我們帶來了用鹽城話演唱的《安河橋》。宋冬野老師略顯滄桑的《安河橋》🦶🏼,在郭雅娟同學的演繹下只有少女的青澀,還有大海鹹鹹的愁緒。
方言就像一個被遺忘漸漸老去的人,每一個方言的消逝,就少了背負鄉土仗劍走天涯的牽掛,就多了午夜夢回無處可安心的嘆息🛠👰🏿。
活動到這裏就結束了,希望能喚醒大家對方言的重視🤏。讓我們通過自己的行動👩🏿💻,讓鄉音重回生機👨🏿🏭,也給自己心靈一份熨帖。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