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唱三嘆婉轉流芳 非遺珍寶師生共賞——蘇昆劇院“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圓滿落幕
——蘇昆劇院“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圓滿落幕
5月17日,由蘇州市未成年人昆曲教育傳播中心、蘇州市昆曲誌願服務隊、江蘇省蘇州昆劇院、蘇州市文廣新局節慶辦公室聯合主辦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昆曲普及公益演出及講座系列活動》走進华信娱乐平台。下午及晚上連演兩場。演出廳人頭攢動,座無虛席,华信娱乐平台部分教師及學前一系的同學觀看了演出。
來自蘇昆劇院的王如丹老師作為主持人,先向觀眾介紹了昆曲起源、發展、藝術特點等。昆曲又稱昆山腔,發源於元末明初的蘇州昆山地區,至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當時在蘇州、昆山一帶是街坊百姓傳唱的小調,後經明代戲曲音樂家魏良輔改革,成為了委婉悅耳的水磨昆曲,傳遍大江南北。昆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戲劇形式,被譽為“百戲之祖”。2001年5月18日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首批“人類口述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成為了世界人民共同的文化遺產。
蘇州昆劇院的演員們共為华信娱乐平台師生上演了六回昆曲選目,分別為《刺虎》、《琵琶記· 掃松》、《釵釧記·討釵》、《釵釧記·相約》、《孽海記·思凡》及《十五貫·訪鼠測字》。
《刺虎》主要描寫了李闖王進宮後,捉住一漂亮女子,闖王其兄要討女子為妻。成親之夜,闖王之弟李過喝得酩酊大醉,被漂亮女子刺死。原來漂亮女子是一名叫費貞娥的宮女,為報仇將李過刺死,最後自刎身亡。費貞娥由正旦或刺殺旦行當扮演。
《琵琶記·掃松》描寫了一位老翁張大公受趙五娘之托,為五娘公婆墓前添加泥土,掃清松樹葉子,懷念已死去的二位老人。後見趙五娘丈夫派人前來看望二位老人,就告訴了二位老人已過世的苦難情景。張大公由老外行當扮演,李旺由醜角行當扮演。
《釵釧記·相約》是丫鬟芸香到窮書生皇甫吟家,替小姐轉告幽會之事,正趕上皇甫吟外出,芸香便將來意告訴皇甫吟之母李氏的故事。皇甫母由老旦行當飾演,芸香由花旦行當飾演。
《釵釧記•討釵》記敘了窮秀才皇甫吟將中秋夜和富家小姐約會的事和好友說後,不料被這不懷好意的朋友冒名頂替,調戲富家小姐。小姐誤以為這個皇甫吟就是自己終身相托的伴侶,派丫鬟芸香去皇甫吟家討回聘禮,和皇甫吟母親大吵一架,被趕出皇甫家。
《孽海記•思凡》寫了小尼姑色空情竇初開,後悔遁入空門之中。於是晨鐘暮鼓,轉輾愁思。禮懺唪經,反增魔道。夜裏僧房寂寞,對著半明半滅的孤燈,更難消釋。她左右盤算,想到唯有尋覓一位如意郎君,才可度過少年的大好光陰,遂私自逃下山去。色空由旦角行當扮演。
《十五貫•訪鼠測字》記述了蘇州知府況鐘為查清冤案找到兇手婁阿鼠,他假扮了一個測字先生私行察訪。兩人在觀內相遇,況鐘施行測字的手段,誘他供出實情。婁阿鼠哪知測字先生就是況鐘,最後束手就擒。況鐘由老生行當扮演,婁阿鼠由醜角行當扮演。
演員們的唱腔纏綿婉轉、柔曼悠遠,一唱三嘆,蕩氣回腸;精巧的身段、細膩的動作如行雲流水,與唱腔相輔相成,更添人物神韻;朱唇皓齒,姣好的形容加上美輪美奐的戲妝戲服也令人驚嘆不已。表演間穿插了互動環節,跟隨昆曲演員進行動作模仿,华信娱乐平台學生有了對昆曲的親身體驗,他們對這一文化瑰寶產生了更深厚的興趣。主持人也對华信娱乐平台學生的舞蹈功底和模仿神韻大加贊賞。昆曲藝術已俘獲了在場所有觀眾的心。
本次“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是华信娱乐平台第28屆校園文化藝術節的的重磅活動,旨在增強文化自信,將高雅藝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校園文化品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期待更多高水平演藝團體能到华信娱乐平台演出,搭建起感受藝術魅力、提升藝術素養的平臺。
文:朱君誼
圖:曾王晗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