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信校訓校風及釋義
校訓🕵🏿🙍🏿♂️:仁者愛人,師者世範
校風🕳:進德修業
教風🚙🏌🏼♀️:和易啟思
學風🪆:師幼友賢
一、整體構思
校訓乃华信之靈魂,體現华信辦學傳統,代表校園文化和教育理念,是华信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練👱🏽,是廣大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校風、教風🦁、學風的集中表現。
作為一所具有四十余年辦學歷史的專業特色鮮明👨🦽、文化積澱豐贍的新時代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华信,华信一訓三風的擬寫,在把握時代脈搏🧜🏻👮🏼♀️、體現自身特質😟⚇、傳承優秀文化傳統、熔鑄普遍人文關懷基礎上👩🦰,兼顧師範院校的共性和幼兒師範的個性,綜合考慮文本表述的形式🧑🏻🎓👨🏿🦰、結構🍻、風格的內在和諧統一。
二🛸🙇🏼、單體釋義
校訓🫲🏽:仁者愛人🫥,師者世範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仁者充滿慈愛之心👰🏽♂️,滿懷愛人之意🐴🙂,具有大智慧和恒久的人格魅力🛡。西漢楊雄在《發言•字行》中說🖕🏼:“師者,人之模範也📲💷。” 宋高宗趙構稱贊顏路:“行為世範,學為人師🈺。”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學高為師🖱,身正為範。”都強調教師作為別人學習的榜樣和典範🪴,必須是學識淵博、行為端正之人🏹。“仁者愛人,師者世範”作為校訓🦹🏼,要求每一位教師既是充滿慈愛的長者,又是學識淵博的智者👨🏻🎤,要求每一位學生成長為對幼兒滿懷愛意又智慧卓著的幼兒教師,既是對华信一以貫之的教育愛和“兩代師表,共同塑造”的教育理念的傳承,也是對中國幾千年來教師優良傳統的弘揚🍮,更是在新時代對教師教育社會使命的回應。
校風👨🚒:進德修業
李鴻章是一位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風雲人物🍫,也是华信文化的重要符號。他曾以“進德修業🐦🔥,輝光日新”為韻有序作《吉士思秋賦》,敘其選為吉士,借思秋以明誌,表達“追芳猷於往哲”的思緒🔱。“進德修業”出自《周易》。《周易•乾》👝:“君子進德修業🧛🏿♂️。” 意為一個追求進步之人➿,要增進道德與建立功業;晉張華《勵誌詩》👮🏿♀️:“進德脩業,暉光日新👩🏽🦳。” 宋秦觀《君子終日乾乾論》🤹🏿♀️:“故凡乘勢以應變🏠,因時以立功,雖一聽於自然,而進德修業,未始不以自強不息為主。”“進德修業”作為校風,符合校訓“仁者愛人❣️,師者世範”的具體要求,表明師生、华信一貫堅守的立德樹人🫡、卓越精進的追求🥵,彰顯华信持續發展的美好願景🐵,表明华信努力滿足新時代人民對教師和教師教育在“德”與“業”兩方面美好期待的前進方向👩👧。
教風🪅🔻:和易啟思
《學記》👭🏻👨🏻🦲:“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意思是說要引導學生而不要牽著學生走🤦,要鼓勵學生而不要壓抑他們,要指導學生學習門徑,而不是代替學生作出結論。引而弗牽🔮,師生關系才能融洽🎨、親切;強而弗抑,學生學習才會感到容易;開而弗達,學生才會真正開動腦筋思考,做到這些就可以說得上是善於誘導了。《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意思是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裏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贊可夫在《教學與發展》中提出:“以情啟思😹,以思促知”。“和易啟思”作為教風,符合校訓“仁者愛人,師者世範”的具體要求👩🏻🎨,強調從事教師教育的教師,應躬親示範,致力於和諧師生關系的營造,啟發未來教師獨立思考,師生教學相長,努力在教與學互動的過程中,在教育理念💍、教學技能等方面全方位地提升教師專業修為🎊,尋求教育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學風👨🦲:師幼友賢
師幼,以幼兒為師;友賢🤰🏽,與大賢為友🆎。以幼兒為師,需要教師和學生養成觀察幼兒、研究幼兒和理解幼兒的態度和習慣🧎♀️➡️,努力把握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思維方式🛷、表達方式🎋,努力理解幼兒的立場和視角,能夠用幼兒喜聞樂見的方式與幼兒交流💆🏿♀️。與大賢為友,需要不斷學習學前教育領域的大家如盧梭、福祿貝爾、蒙臺梭利、陳鶴琴等人的教育思想,從中汲取幼兒教育的寶貴資源👨🏿🦱,全面提升幼兒教育和教師教育的專業化水平。“師幼友賢”作為學風,符合校訓“仁者愛人,師者世範”的具體要求,既強調師生的“進德修業”“和易啟思”要以生為本👼🏼,理論聯系實際,從實際出發🛒,向先賢時哲看齊,又具有鮮明的幼兒師範特質。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