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一系16級--環創進行時🚣🏻!不止手工𓀕🌧,更多思考
問:幼兒園有哪些區域?
答💂🏻♀️:通常情況下👩🏿✈️📈,一個活動室可規劃5-7個區域,主要有扮演區⛈、建構區🧑🍳、美工區📵、科學探索區、語言區🫒、益智區、生活區等。每個區域指向一定的發展目標,提供對應的活動內容和操作材料。不過⬆️,也應關註到幼兒在區域活動中的整合發展。
問:我們將要製作區域遊戲牌,區域標牌有哪些要素呢?
答🚮:區域標誌牌通常包括區域名稱、進區卡設計🚣♀️👳、區域規則和與該區相匹配的一些裝飾🍊👨🏽⚕️。
問:我們在設計進區卡的時候,是不是一樣要嚴格限定人數?
答:這是一個好問題。通常我們會被告知🚴🧙🏿,為了管理方便,為了幼兒養成一個好的規則👩🏽🚒🙅♀️,需要限定人數。不過,是不是要一定要嚴格限定人數呢,這個需要我們日後實踐中進行思考↔️,或許兒童視角會給我們一些啟發。圖中的照片用區域遊戲掛牌的方式進行進區卡的設計⚠️,幼兒將遊戲掛牌掛在身上🧘🏿♀️,沒有掛牌的孩子則可能會主動選擇其他區域,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限定區域人數的方式💂🏿♂️。
問:通常我們看到的語言區就是閱讀圖書,是不是我們把閱讀區的標誌牌做出來就可以了🏮?
答💃🏻:我們都知道語言包括聽⏳、說🥚🚤、讀📗、寫🧘🏼♀️,因此在語言區的設置不應只提供圖書閱讀,也要給兒童創設前書寫的條件和機會🧑。還可以提供一些試聽設備🤖,或者讓幼兒用戲劇的方式演故事等等。
問:我們不明白生活區要設置哪些內容。
答:我們可以查找一些資料。幼兒園的生活區主要是鍛煉幼兒的自理能力,或者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例如,給幼兒提供各種感官操作的材料豐富幼兒的觸覺⟹、鍛煉幼兒的小肌肉動作,或者關註幼兒在一日生活中的喝水🧘、穿衣🕞、扣紐扣等等。
問:幼兒園環境創設中的文字是規範字還是美術字?
答:其實這個話題很多學者有過一些探討👨🏽🚒。一種說法是環境中的漢字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應該用規範字;一種說法是幼兒園的環境要有美感🤱,並且年幼的孩子主要以“象形”的方式認識漢字🥔,因此可以用藝術字。不同的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通常情況下⛹️♂️,大班的環境中盡量用規範字🫧🐧,為幼兒的幼小銜接創造條件。不過,針對學前兒童的年齡特點➝,我們在進行環境創設的時候🩻♿,一定要圖文結合🏙,最好的方式是讓幼兒一起參與設計。
在討論的基礎上,不能光說不做,實踐出真知,我們還是自己製作感受一下吧!我們找來很多廢舊材料,很多快遞盒子變廢為保,搖身一變變成區域標牌,在製作的過程中🤲,我們的手工、創意、精巧構思像一個個小小的機關🧚🏻♂️,你能發現這些設計蘊含的小秘密嗎👩🏻🌾?
不過不過🐘,這才是我們進行環境創設的起點,我們還有很多很多困惑。
我們的困惑——
1.如何在有限的環創區域內讓每一位幼兒都參與進來🏀?
2.如何針對各年齡段幼兒進行環創設計,而不是對所有年齡段一概而論?
3.如何將教育理念更恰當地融入環創🥤?
4.怎樣使班級環創滲透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5.如何合理投放材料🫳🏻?
6.如何將環境創設與教學內容,主題活動相結合呢?
7.如何才能做出幼兒很感興趣的環境創設呢📣?
帶著這些困惑,我相信我們會通過學習✡︎、日後實踐中的思考👷🏽♀️,為幼兒創設處出更加適宜的環境。
老師們有話說——
在這個過程中,還有些問題值得大家思考,例如🥹🙆🏿♂️:環創就是做手工嗎?環境創設如何體現兒童的參與?環境創設中大量的文字🕵🏽♂️,孩子能懂嗎?如果不能,有什麽更好的方式🏇🏼?我們做的環境創設中如何體現兒童的主體地位?什麽樣的環境創設是適宜的環境創設?
16級同學♡:“雖然我們通過自製標誌牌的方式進行了實訓✮⬛️,但我們知道,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精髓遠遠不是手工製作,而是要在環境創設時進行“兒童主體地位的思考”,以及如何在各個區域中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支持兒童的探究和發展,更為重要的是教師要觀察兒童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通過觀察反思材料提供的適宜性,通過觀察更加理解兒童的發展🥷,通過觀察為兒童提供更好的支持🍲,這才是環境創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們努力的方向。”
附王晴老師觀展偶感打油詩一首:
環創作品哪家強🙋;
幼師學子有話講🌛🖇。
心靈手巧精裁剪;
創意無限美紋樣。
語言科學建構坊🧛🏽;
生活扮演藝術廊。
說得再好又怎樣;
移步易景細品量。
在嘗試中探索 在思考中進步
環境創設不簡單
不止手工 更多思考📍!
素材來源:學前1系16級全體學生
文案⛹🏼♂️:楊梅佐 楊逸群
視頻剪輯🧝🏻◾️:周淳玲
指導:楊梅佐 王燕
用戶登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