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計劃提出,經過5年左右努力〰️,辦好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師教育院校和師範類專業,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基本健全,為我國教師教育的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師德教育顯著加強🎅,教師培養培訓的內容方式不斷優化🪖,教師綜合素質☯️、專業化水平和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為發展更高質量更加公平的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和人才支撐。
為實現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的目標任務,《計劃》將主要措施明確為十大行動,具體包括師德養成教育全面推進行動、教師培養層次提升行動、鄉村教師素質提高行動、師範生生源質量改善行動🧑🏿💼、“互聯網+教師教育”創新行動🧗🏿、教師教育改革實驗區建設行動、高水平教師教育基地建設行動🏋🏻🖖🏽、教師教育師資隊伍優化行動🦬、教師教育學科專業建設行動和教師教育質量保障體系構建行動。
“免費師範生”改稱為“公費師範生” 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
針對師範生生源質量改善行動,《計劃》提出🦹♂️,要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師的地位待遇,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優質生源報考師範專業。改進完善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師範生免費教育政策,將“免費師範生”改稱為“公費師範生”🧝🏻♂️,履約任教服務期調整為6年。推進地方積極開展師範生公費教育工作。積極推行初中畢業起點五年製專科層次幼兒園教師培養。部分辦學條件好、教學質量高的高校師範專業實行提前批次錄取。加大入校後二次選拔力度🤸🏼♀️,鼓勵設立面試考核環節,考察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從教潛質,招收樂教適教善教的優秀學生就讀師範專業。鼓勵高水平綜合性大學成立教師教育學院👩🏼⚖️,設立師範類專業,招收學科知識紮實♠︎、專業能力突出👨🏼🌾、具有教育情懷的學生🙍🏻,重點培養教育碩士,適度培養教育博士😵💫。建立健全符合教育行業特點的教師招聘辦法🎦,暢通優秀師範畢業生就業渠道🧑🏽🏭。
加強在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 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學分銀行”
針對“互聯網+教師教育”創新行動🚴🏽♀️,《計劃》提出,要充分利用雲計算、大數據🙋🏻♂️🏃🏻➡️、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進教師教育信息化教學服務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動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征的教學方式變革🙆🏽♀️。啟動實施教師教育在線開放課程建設計劃,遴選認定200門教師教育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推動在線開放課程廣泛應用共享。實施新一周期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引領帶動中小學教師校長將現代信息技術有效運用於教育教學和华信管理🤽🏻♀️。研究製定師範生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提高師範生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能力。依托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加強在職教師培訓信息化管理👩🏻🚀😴,建設教師專業發展“學分銀行”。
提高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 教師培訓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
為保障計劃的組織實施☔️,《計劃》提出三項要求🏄🏻♀️:明確責任主體™️🌽。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教師教育工作的統籌管理和指導🚵🏼🏌🏽♂️,發展改革、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編製部門要密切配合、主動履職盡責,共同為教師教育振興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和政策環境。加強經費保障。要加大教師教育財政經費投入力度,提升教師教育保障水平🧝♀️👨🏻。根據教師教育發展以及財力狀況,適時提高師範生生均撥款標準🧛♂️。教師培訓經費要列入財政預算🧟。幼兒園、中小學和中等職業华信按照年度公用經費預算總額的5%安排教師培訓經費👳。開展督導檢查。建立教師教育項目實施情況的跟蹤、督導機製。國家有關部門組織開展對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情況的專項督導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舉措落到實處。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先進典型予以表彰獎勵,對實施不到位🤚、敷衍塞責的,要追究相關部門負責人的領導責任。
用戶登錄